首页/ 走进白水 / 畅游白水 / 正文
千古垂名 永久弥光

探寻仓颉传说

来源:群众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22 09:20

在上古传说中,仓颉是轩辕黄帝的记事史官,创造了文字,被人们尊为“字圣”“文字始祖”。

仓颉造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不仅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灿烂的里程碑。

仓颉传说是以仓颉造字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主要讲述了造字的复杂过程,包含了用字敬字、降妖伏怪、圣人显灵、木石变形等内容。

据传,仓颉生于白水县,于商洛市洛南县造字,两地有不少遗迹留存。2014年,白水县、洛南县联合申报的民间文学类“仓颉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明之光耀古今

仓颉,复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古阳武(今白水县阳武村)人。当时,传统的结绳记事和刻画符号记事法存在诸多不便,无法适应复杂的事务。

传说仓颉曾在洛南造字作书。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洛南如今流传着阳虚鸟迹、石室造字、灵龟负书等传说。

仓颉的葬地,《春秋纬·元命苞》中说他“卒葬衙之利乡亭(衙即彭衙县,白水县的古称。利乡亭,今白水县史官镇史官村)”。

仓颉墓,在史官村的仓颉庙内。东汉延熹五年(162年)所立仓颉冢碑,尚保存完好,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仓颉庙占地17亩,庙内有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柏48棵,其中仓颉手植柏树龄5000年以上。

“白水仓颉庙是全国为纪念文祖仓颉所设场所中唯一的国保单位,也是全国唯一的集庙、墓、碑、书、柏的文祖殿堂。”仓颉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孝文说。

仓颉庙内碑石存量颇丰,其中“仓圣鸟迹书碑”,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立,刻有“仓圣鸟迹”,即远古流传下来的《仓颉书》,全文28个字。

“这28个字是‘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有学者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及有关资料,认为这篇鸟迹短文记述了黄帝和炎帝联合别的部落,筹谋与蚩尤开战,并一举打败蚩尤及庆祝胜利的过程。”王孝文说。

文字的产生,在当时的人类社会中,引起巨大震动。《淮南子·本经训》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当仓颉造字成功,发出第一缕文明之光时,天地也为之动容。关于谷雨节气的由来,民间传说众多,流传最广的与“仓颉造字”有关。

2010年,联合国将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此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贡献。

千年古柏犹苍劲

谷雨之雨水滋润了百谷,文明也因此拔节生长。仓颉庙里的古柏就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仓颉庙内,48棵千年古柏郁郁葱葱。其中,最大、最古老的柏树是仓颉手植柏,经过5000多年岁月洗礼,仓颉手植柏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相传此树为仓颉亲手栽植,其纹理如奔腾的河流一般,有些学者称之为“文化之源”。“树裂如劈,枝指似戟,岁月沧桑,文明历程,尽在其中。”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其作品《仓颉庙记》中写道。

为精准保护古树名木,白水县编制了仓颉手植柏“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并在仓颉庙安装了监控、避雷针、热成像、病虫害监测仪等设施,24小时实时监测古柏群生长情况。

千年古柏犹苍劲,一代史官有美名。每年谷雨,成群结队的百姓聚集在仓颉庙,集体祭拜,感念千古圣贤……

洛南县保安镇,洛河穿境而过,河边就是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

洛南民间谷雨祭祀仓颉活动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每逢谷雨,洛南群众都会来此举行祭祀仓颉典礼,以纪念仓颉的丰功伟绩。

为宣传仓颉精神、弘扬仓颉文化,2008年,白水县成立了仓颉文化研究会,通过自办会刊、网站、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发展仓颉文化研究事业。

“我们坚持‘搜集、研究、宣传、服务’宗旨,研究整理了大批文化资料,挖掘保护了不少仓颉造字的遗迹文物,广泛宣传了仓颉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仓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忠堂说。

《仓颉庙古碑探微》《仓颉传说》《诗咏仓颉》……近年来,仓颉文化研究会已推出仓颉文化系列丛书16册,极大地填补了仓颉文化研究的空白。

作为土生土长的白水人,83岁王孝文自幼便受到仓颉文化的熏陶,收集关于仓颉传说故事,追随圣人的梦想早在他的内心深根发芽。

王孝文经常到学校、机关等单位宣讲仓颉文化,他说,“仓颉传说承载着智慧、创新、奉献等优秀品质,我要担负起传承使命,让更多人‘敬仰仓圣、珍惜文字、热爱读书’。”

中华文脉永传承

仓颉为汉字创造、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留下了仓颉庙等历史遗迹。关于他的传说更是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是洛南县依托仓颉传说精心策划打造的重点文旅融合项目。

“项目以仓颉传说为核心主题,依托仓颉造字遗迹群,打造仓颉文博馆研学、亲农·溪乐谷休闲度假民宿、仓颉文化旅游康养等板块,形成集‘文、教、养、游’于一体的特色景区。”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党佳说。

在景区内,记者看到一间古色古香的教室。党佳告诉记者,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已获“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是一间专门为研学准备的教室。

近年来,洛南县还举办仓颉文化艺术节,开展了“追溯汉字之源·展我艺术风采”研学活动以及“非遗进景区”书画传承展示等系列活动。

汉字寻根,文化探源。近年来,白水县仓颉庙景区管委会依托仓颉文化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吸引全国各地的学子前来体验。

“我们打造研学互动课堂体验,带着孩子们穿汉服、习汉礼、游圣庙、拜先圣、写汉字,让停留在课本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他们对中华文明有更强烈的认同感。”仓颉庙景区管委会旅游服务部负责人李敏说。

其中,祭拜仓圣典礼由正衣冠、钟鼓齐鸣、迎神位、敬献五谷、敬献贡酒、恭诵祭文、行祭拜礼等环节组成,极具互动性和参与感,让广大学子通过亲身体验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人。

2020年9月,白水县仓颉文化研究会牵头,举办了白水县首届“仓颉杯”高中学生诗歌创作大赛,收到学生投稿890余首。

《追忆仓颉》《献给仓颉的歌》《凿进心中的骄傲》《汉字魂 中华根》……学生们展开想象,以高度热情歌颂仓颉、歌颂汉字、歌颂故乡,表达骄傲自豪之情。

李忠堂正在翻阅《仓颉文化》系列书籍。

“唱响仓颉颂歌,讲好白水故事。除开展诗歌征文之外,我们还积极组织研究会会员进校园传播仓颉文化,教育孩子们敬仓颉、爱汉字,传承文化根脉。”李忠堂说。

“滔滔洛水源远流长,仓圣造字播撒文明……”在史官村,世代守护在这里的村民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村歌《追梦史官展雄风》,用他们的方式纪念仓颉。

如今,仓颉传说还为白水当地的民歌、戏曲等民间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灵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仓颉文化研究会成立曲艺社,会员们自编自排《仓颉颂》《仓颉造字》等节目,进社区、进乡村进行展演,极大地拓展了仓颉传说的传播渠道。

“仓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精英自泄乾坤秘,典册因垂日月光。”“功并山河寿,开天一圣人。”几千年来,全国各地纪念仓颉的诗文层出不穷,显示出千年文脉传承的力量。(记者 陈宏江 王佳伟)

记者手记 赓续中华文脉 凝聚奋进力量

“文明的火种将被传承,我向你走来,你用手掌轻抚我的额头:‘别让火种黯淡!’”翻看白水中学学生诗歌选集时,《文明的火种》中的这句,让记者印象深刻。

文化是灵魂,也是桥梁、纽带。以文化人,更能凝聚人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些传说故事被加上了人们的想象、希望和理想,这些赋予了仓颉传说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仓颉传说展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奉献的宝贵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白水县仓颉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室,一组来自世界各地,造型各异的仓颉像令人印象深刻。仓颉文化研究会李忠堂告诉记者,这些是他探访各地仓颉遗迹时搜集的仓颉像,表达了大家对仓颉的尊崇和敬仰。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认同早已超越地域乡土,融入每个人的血脉,让相隔万里、彼此不识的人心有灵犀、共通共鸣。

在仓颉故里白水县,仓颉文化研究会作为民间自发组织的研究机构,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会员。大家凭借着对文化的热爱,聚集在一起,为弘扬仓颉文化贡献力量。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陈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