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正文

关于印发《白水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城关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白水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白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12日

白水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和《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努力建设体育强县。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全民健身跨界融合深入推进,全县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在倡导人民健康生活、团结凝聚人心、促进地方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到45%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2.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社会体育组织达到20个,创建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4所,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全民健身设施高质量发展

加快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到2025年,县、镇、村分别达到县级“七个一”、镇级“三个一”、村级“三个一”标准(附件1)。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按照“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任务,逐年完成销号。推动镇(街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升级改造,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换代。加快推进社区体育健身器材智能化提档升级,推动智能健身房和社区智慧健身中心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功能更加完善。

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全覆盖。重点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场地设施建设,同时建成一批社会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便民利民体育设施,加强对新建小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监督验收和建成场地设施的管理,加强对农村器材场地的维护和管理。

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公共体育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全面开放。鼓励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设施使用率和服务质量。鼓励第三方开发、使用智能化、网格化和信息化的科学健身场馆平台,提供场馆预订、私教预约、运动社交、科学指导、赛事报名、管理监督等服务。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等全民健身工作数据统计分析利用。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务局、林业中心、文旅局,各镇办

(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服务内容

继续打造品牌赛事活动。办好女子围棋国手赛、迎新年越野赛、篮球联赛等品牌赛事的形式和内容。持续开展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创建活动。探索发展线上体育,打造全民健身新模式。

开展社区健身活动。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创新举办“社区运动会”,引领推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普遍化、常态化、多样化,发挥体育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进交流等功能,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推广特色健身项目。推广普及“三大球”赛事组织活动,将工间操、跳绳、自行车、门球、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普及程度高、群众基础好、趣味性强的自主健身项目优势转化为赛事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社区运动会,惠及更多群众。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各镇办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倡导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体系,鼓励体育训练、医疗、保健等各类机构提供健康咨询、运动康复等服务。积极推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提升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服务水平。组织动员体育领域专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健身达人等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利用网站、电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或直播平台等发挥引领效应,传播科学健身方法,提高科学健身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达标测试活动。依托线上平台,开展科学健身讲堂,指导群众进行居家健身。继续做好体育健康行“五进”等系列活动。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文旅局

(四)强化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健全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发挥县级体育总会枢纽性作用,完善县(区)、镇(乡)、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向基层和不同人群覆盖延伸,加快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进程。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扶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公益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内生发展动力。

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高质量发展。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健身技能培训,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范健康发展。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作用。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民政局,各镇办

(五)积极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持续加强少儿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青少年户外营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平台建设。继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打造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模式,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公益体育活动、冬夏令营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扎实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校内校外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办好青少年赛事活动,每年要举办青少年年度运动会,各学校每年要举办学生春秋季运动会。

完善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老年人体育组织自上而下延伸,逐步形成并完善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健身需要。不断挖掘整理、普及推广适合老年人特点,简便易行、文明有效地体育健身方法,各种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对老年人群提供便利和优惠,开展有利于老年人参与、交流的学习培训班和赛事活动。研究探索健身、医疗、养老相互关联的养老保障模式。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地组织老年人举办社区运动会、家庭运动会等体育健身活动,使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

构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康复体系。实施“助残健身工程”,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参与健身,为残疾人健身提供便利。重视并推动残疾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加强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培训和组织。

打造其他人群公共体育服务支撑体系。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等人群体育工作。发挥各类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普及广播体操、工间操,开展球类、游泳、武术、健身气功、棋牌、健步走(跑)、骑行、健美、瑜伽、广场舞等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比赛活动。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残联、直机关工委、总工会、妇联、民政局、文旅局,各镇办

(六)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文化发展

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白水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营造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社会舆论氛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身心健康作为衡量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指标。加快推进运动项目文化、赛事文化、场馆文化等体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体育文化多元价值。

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加强对新修订的《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整合部门的宣传资源、媒体平台,形成宣传全民健身的合力,开展经常性的公益宣传,提升集体和个人自觉自愿参与全民健身的主动性。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强化体教协同育人主体责任,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落实“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努力搭建体育和教育部门整合资源、共同组织、统一注册、成绩互认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形成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开放参与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氛围,破解参赛资格相斥、评估机制割裂的制度壁垒。

大力推进体医融合发展。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积极推动医护人员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开展体质检查和身体测试,并将体质测定相关指标纳入日常体检范畴,开具运动处方。

加快实施体旅融合发展。推进“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全民健身与旅游相关部门合作,加大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力度,发动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休闲产业,规划并建设运动休闲聚集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综合体,为各类人群提供多种需求的健身服务。持续扩大体育消费,以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消费产品,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充分发挥体育消费在提高全民健身品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教育局、县文旅局

(八)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器材和场馆智能化升级。到2025年,至少建成2处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径或步道,建成1个社区智慧健身中心。鼓励社会参与、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推动健身俱乐部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保障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强化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各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各相关单位分工协作,推动全民健身重大政策落实落细落地。深化体育公共服务“放管服”制度改革,强化县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职能,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监管制度。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文旅局

(十)优化人才保障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引进与培育制度,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年龄和学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效能,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制定并完善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医务工作者、体育竞赛管理人才和运动健身达人等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措施。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文旅局

(十一)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全县体育赛事举办遵循“谁办赛、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体育部门要落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监管责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督促审查赛事举办者制定总体方案、应急预案、安全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运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加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执法监察力度,建立文旅部门牵头,宣传、公安、气象、应急、卫健、环保、信访、市场、交通等部门参与的赛事安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赛事安全的工作格局。建立赛事活动“熔断机制”,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疫情防控。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应急局、公安局、卫健局、市场局

(十二)强化实施保障

加大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继续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健身设施建设、群众赛事活动、组织体系建设、健身指导宣传等经费需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拓宽社会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渠道,促进社会资本参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文旅局

附件:陕西省市、县、镇、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附件

陕西省县、镇、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一、县级“七个一”标准

各县(区、市)建成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一个游泳馆(室内游泳池)、一个国民体质监测站、一个体育公园、一批健身步道(总里程不低于300千米)。

二、镇级“三个一”标准

各乡镇、街办配备一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或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多功能运动场地、一个小型室内健身房或室内多功能活动室、一套健身器材。

三、村级“三个一”标准

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个室外篮球场、一个室内多功能活动室(乒乓球或棋牌室)、一套健身器材。